
作者:颂声 图 /来源网络
来源:王阳明心学(wmyxx11)
鲁迅曾说:“纠缠如毒蛇,执着如冤鬼,二物者,皆足以致命。”
生活里,谁都难免遇到烂人,那些蛮不讲理、消耗他人的人;也会撞见烂事,那些琐碎糟心、徒增烦恼的事。
有人为争一口气,与烂人针锋相对,最后两败俱伤;有人为揪着烂事不放,陷入情绪内耗,耽误了前行的脚步。
其实,遇到烂人烂事,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,不过三个字。
这三个字,能帮人跳出泥潭,守住内心的平静,更能让人把精力放在真正值得的事情上,活出通透与清醒。
展开剩余86%01
第一个字:“放”,是放过自己的通透
作家周国平说:“人生要有不较劲的智慧。”
这里的 “放”,就是不与烂人烂事较劲,主动放过自己的通透。
看过这样一个故事:民国时期,散文家梁实秋在清华大学任教时,曾遇到过一位蛮不讲理的邻居。
那位邻居总喜欢在深夜唱歌,声音嘶哑难听,还时常酗酒吵闹,严重影响了梁实秋的休息与工作。
起初,梁实秋试着上门沟通,可邻居不仅不听,反而变本加厉,甚至对着他破口大骂。
身边的朋友都劝梁实秋跟邻居 “掰扯清楚”,要么找校方投诉,要么直接报警。
但梁实秋却摇了摇头,他说:“跟这样的人争论,就像跟疯狗对峙,赢了又如何?只会沾一身腥。”
之后,梁实秋没有再与邻居纠缠,而是搬了家,换了一个安静的居住环境。
搬到新家后,他把更多时间投入到读书写作中,陆续出版了《雅舍小品》等经典作品,成为文学界的大家。
而那位邻居,后来因长期酗酒闹事,与周围人矛盾不断,最终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对象。
现实中,很多人遇到烂人烂事时,总想着 “讨个说法”“争个输赢”。
可实际上,与烂人计较,只会让自己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;揪着烂事不放,只会让自己错过更重要的风景。
格局大的人都懂,“放” 不是懦弱,而是清醒的选择。
放过烂人,是不让他人的错误惩罚自己;放过烂事,是不让琐碎的烦恼消耗人生。
当学会 “放”,内心便少了一份纠结,多了一份从容,人生也会因此变得更轻盈。
“放” 的本质,是对自我价值的珍视。
它不是放弃原则,而是明白什么值得投入,什么该及时止损。
不把时间浪费在烂人烂事上,才能把精力用在提升自己、经营生活上。
当一个人学会 “放”,便会发现,生活里的美好,从来都不在纠缠的泥潭中,而在向前的道路上。
02
第二个字:“冷”,是保持距离的清醒
心理学上有个 “烂苹果效应”:一箱苹果里若有一个烂苹果,不及时处理,它会慢慢腐烂周围的苹果,最后让整箱苹果都变质。
遇到烂人烂事时,“冷” 就是及时保持距离,不让自己被负面事物 “传染” 的清醒。
北宋文学家苏轼,就曾用 “冷” 的智慧,避开了烂人带来的祸患。
苏轼在朝为官时,因与王安石变法主张不同,遭到了一些变法派官员的排挤。
其中,有个叫李定的官员,为了讨好王安石,故意搜集苏轼的诗文,断章取义地指控他 “讥讽朝政”,最终导致苏轼被贬黄州。
被贬期间,有不少人受李定指使,上门挑衅,试图让苏轼说出更多 “不当言论”,好再次陷害他。
面对这些别有用心的人,苏轼没有愤怒反驳,也没有刻意讨好,而是始终保持 “冷淡” 的态度。
有人上门时,他要么以 “身体不适” 为由婉拒,要么只谈诗词书画,绝不涉及朝政。
对于那些恶意中伤的言论,他更是充耳不闻,一心沉浸在田园生活中,写下了 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” 的千古名句。
正是这份 “冷”,让苏轼避开了烂人的再次陷害,也让他在困境中守住了内心的安宁,最终在文学与人生境界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。
生活中,不少人遇到烂人时,总想着 “感化” 对方,遇到烂事时,总想着 “挽回” 局面。
可结果往往是,自己不仅没改变对方,反而被对方的负面情绪影响,甚至卷入更深的麻烦中。
真正聪明的人都知道,“冷” 不是冷漠,而是一种自我保护。
对烂人 “冷”,是不给予他们伤害自己的机会;对烂事 “冷”,是不让自己陷入无谓的消耗。
保持距离,才能守住自己的节奏,不被烂人烂事打乱人生的方向。
“冷” 的智慧,是看清本质后的理性。
它不是逃避,而是明白有些人和事,从一开始就不值得投入精力。
当学会用 “冷” 的态度对待烂人烂事,便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清醒,在琐碎的生活中守住内心的秩序,让自己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。
03
第三个字:“前”,是聚焦成长的坚定
哲学家尼采说:“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,而在于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。”
遇到烂人烂事,最关键的不是纠结过去,而是朝着 “前” 走,把经历变成成长的养分。
企业家俞敏洪的经历,就很好地诠释了 “前” 的力量。
新东方发展初期,曾遭遇过一次严重的危机。
当时,公司的一位核心高管,不仅带走了大量客户资源,还联合竞争对手,散布谣言诋毁新东方,试图搞垮俞敏洪辛苦创办的事业。
那段时间,俞敏洪承受着巨大的压力,公司业绩下滑,员工人心惶惶,不少人都劝他停下脚步,先跟那位高管 “算清楚账”。
但俞敏洪没有这么做。他知道,与其把时间花在与烂人纠缠上,不如专注于公司的发展。
之后,他带领团队重新梳理业务,优化教学模式,还亲自到各地高校演讲,扩大新东方的影响力。
在他的带领下,新东方不仅度过了危机,还逐渐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教育机构。
后来,俞敏洪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:“遇到烂人烂事,别回头看,往前走,你走得越远,那些烂人烂事就越渺小。”
很多人遇到烂人烂事后,总喜欢反复回忆不愉快的细节,沉浸在委屈与愤怒中,让过去的阴影影响现在的生活。
可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,若总是停在原地纠结,就会错过前方的风景。
真正有水平的人,都懂得把目光放在 “前” 方。
把遇到的挫折,变成成长的经验;把经历的伤害,变成强大的铠甲。
朝着 “前” 走,才能走出烂人烂事的阴影,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“前” 的核心,是对未来的笃定。
它不是忘记过去,而是不被过去束缚。每一次遇到烂人烂事,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。
只要始终保持向前的姿态,不断提升自己,拓宽眼界,那些曾经困扰自己的人和事,终将成为人生路上微不足道的尘埃。
人生在世,遇到烂人烂事是常态,如何应对,却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。
“放”,让我们放过自己,远离内耗;“冷”,让我们保持距离,守住清醒;“放”“冷”“前” 这三个字,看似简单,却藏着识人的智慧与处世的通透。
感恩生活中那些不期而遇的考验,它们让我们学会了分辨是非,也让我们变得更加坚韧。
愿我们都能掌握这三个字的智慧,不被烂人烂事纠缠,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值得的事情上配资炒股官方注册开户,朝着心中的方向坚定前行,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。
发布于:山西省途乐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